五是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支持。
住房和汽车是本轮经济扩张周期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楼市和车市销售形势逆转将进一步波及下游产业。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速仍在30%以上。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投资品价格指数逐月攀升,下半年,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将出现加大的趋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际石油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三是适时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二要通过人民币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美元疲软,美联储仍未把抑制全球通货膨胀作为主要调控目标,致使石油、食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这对我国经济尤其是物价将产生巨大压力。
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罗尔斯主义的公平思想同时重视了起点和结果,但首先强调的是结果公平。
如果B不同意,则两人将什么都得不到。这里,甲对乙的公平感依据是甲的效用偏好,而乙对甲的公平感依据是乙的效用偏好。三是政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要不断克服自身利益对行为的不利约束。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
此时理性的A的方案可以是:留给B一点点比如1分钱,而将99.99元归为己有,即方案是:99.99∶0.01。在总投入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个人可以选择通过增加物质方面的投入来替代减少的精神方面的投入,也可以选择通过增加精神方面的投入来替代物质方面的投入。
这里我们假定一位候选人对应一种资源分配方案,则Arrow定理说明,在资源分配方案大于等于三个和人数大于等于两个时,不存在一种公平的确定分配方案的程序,也既意味着无法实现社会公平。这里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公平有两种效应。人们既重视物质方面的收益,但对公平、自尊等方面的收益也是十分重视的。在某一时刻,一个人是注重追求物质收益,还是注重追求精神收益,只能取决于某一时刻的偏好和某一时刻的收入状况。
一个人的投入与获得取决于社会的分配方案,不同的分配方案将导致不同的投入与获得之比。当落后地区的人对公平的物质效应大于富裕地区的人对公平的精神效应时,落后地区的人对公平的需求就表现出比发达地区的人有更强烈的愿望。所谓社会公平,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实现了公平,也就是社会成员甲、乙、丙等等都有了公平感。如果不同意的话,两人将一无所得。
而当来自物质方面的收益不能弥补精神方面的损失时,人们会必然选择拒绝,而不是接受。方法是:一人提出方案,另外一人表决。
这三种观点依据不同的哲学思想,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公平的实质。最后通牒博弈是指:两人分一笔总量固定的钱,比如100元。
A提方案时要猜测B的反应,A会这样想:根据理性人的假定,A无论提出什么方案给B——除了将所有100元留给自己而一点不给B留这样极端的情况,B只有接受,因为B接受了还有所得,而不接受将一无所获——当然此时A也将一无所获。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如果我们认为只有满足Arrow公理的选举程序才是公平合理的,那么Arrow定理告诉我们,当候选人大于等于三个和选民人数大于等于两个时,公平的选举程序是不存在的。这里,一个人的投入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投入,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投入。如果表决的人同意,那么就按提出的方案来分。这是根据理性人的假定的结果,而实际则不是这个结果。
甲和乙相比,甲有公平感,但乙未必相应也有公平感于是拉美就成了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最有力证据。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新意,与旧自由主义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出现在凯恩斯主义之后,所以被称为新自由主义。但如果因为一个药方没能包治百病,就把它说得一文不值,就不知道是开药的幼稚,还是吃药的幼稚了。
信誉扫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拉美各国左翼势力回潮、左派政党在委内瑞拉、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等国连连得胜。阿根廷近年的经济复苏恰恰是因为政府严格控制开支……国家主义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国家引进自由经济制度的时候,还需要在政治法律福利方面做配套改革,否则再好的鱼也可能被养死。批判者试图制造一种印象,似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把好好一个拉美给糟蹋了,事实是,改革的起因恰恰是拉美的经济困境,比如阿根廷,财政紧缩政策前通胀率达到2000%,因为撞了南墙,所以必须回头。当然也不能说新自由主义政策完全无可指责——过早过快地开放金融市场是拉美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虽然新自由主义在非洲遭到了失败,但哪个药方没有在非洲遭遇失败?非洲各国刚独立时,最先拥抱的恰恰是社会主义经济。
不少著名的知识分子比如乔姆斯基、斯蒂格勒茨都似乎与这个词不共戴天。一般认为,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是撒切尔、里根、皮诺切特、辛格。
但是,拉美现象需要更仔细的观察。搁置其中某些人的政治观点不说,他们的政策在经济方面都相当成功。
学生只好承认,她这样写是因为,她实在找不到肯定新自由主义的书籍,几乎所有她找到的关于新自由主义论述,都对这个概念咬牙切齿,她也只好依葫芦画瓢。巴西、秘鲁也实行温和的自由经济政策,经济同样稳步增长。
据说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减少政府经济干预、财政紧缩、企业私有化。公共知识分子们得多么无视现实,才会把改善了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生活的自由经济政策说得一文不值。我给她指出,这有点违反常识,看看中国30年来的经济自由度的扩大,再看看30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瞎子都能看见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首先,新自由主义在拉美也不是一败涂地。
不过,苏东地区在转型初期呛了几口水之后,现在似乎学会了在自由经济中游泳,而且游得还挺快——近年来东欧各国平均增长率都在4%-7%。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在西方人文学界,新自由主义这个词几乎已成过街老鼠。
东亚和拉美的历史都说明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需要循序渐进,金融开放、贸易保护、劳工条件方面尤其需要小心避雷。从1980年代末开始,拉美国家开始尝试自由化改革,但经济增速缓慢不说,两次大的金融危机(1994年在墨西哥和2001年在阿根廷)几乎让新自由主义信誉扫地。
中国的知识界也受其影响,时不时有学者振臂高呼要打倒华盛顿共识。当然对新自由主义的流行批判也不是无中生有。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